头上这种痣存在癌变风险,出现 3 种情况,一定要警惕
很多家长给宝宝洗头时,会发现皮肤上有块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偏黄、摸起来有点厚、不长头发,有时候在身上也会有类似的黄色斑块,这可能是皮脂腺痣。
不同于红色的血管胎记、咖啡斑的色素胎记,这种特殊的黄色胎记因为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常常让各位家长们如临大敌、分外焦虑,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帮大家缓解焦虑,一次性把它唠个明白。
皮脂腺痣长什么样?
皮脂腺痣通常出生就有或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大多是单个的。
部位:最常见在头皮和面颈部。
颜色:通常是淡黄色、淡褐色,比周围皮肤颜色深一点。
触感:摸起来有点粗糙、厚实,像贴了一小块“硬皮”,表面可能平平的,也可能有点隆起。
淡褐色,长在面部
淡黄色,长在头皮
头皮的皮脂腺痣表面常无头发生长,比较容易被发现。
随着宝宝长大,它也会慢慢跟着长,但不会突然变大。但在青春期,受到性激素水平波动的影响,皮脂腺痣常会增生,特别是头皮的部位,会有凸凹不平,更加粗糙,专业术语就是“疣状增生”。
通常如何诊断?
多数皮脂腺痣是通过临床表现诊断的,通俗说就是医生看一看,有时候摸一摸,就比较能确定了。
但“黄色胎记”确实也有其他可能,例如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疣状痣、肥大细胞瘤等。一般是医生面诊评估,对于不能明确的会需要进一步检查,例如组织病理等。
皮脂腺痣的成因是什么?
这种胎记是因为妈妈孕期吃了什么不该吃的?还是因为宝宝小的时候碰到头,或者薅头发导致的?
都不是,皮脂腺痣总体来说是个皮脂腺畸形,属于良性皮肤错构瘤,和局部组织的基因突变有关。
它的出现是个概率事件,跟孕期饮食没有半点关系。和抓头发、外伤也没有什么关联。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头发稀疏,头皮小小的黄色斑块不是很明显,后面周围头发都长起来了,就会看到这块“黄色胎记”了。
发现皮脂腺痣,该怎么办?
需要马上切除吗?
皮脂腺痣是由表皮、毛囊、皮脂腺和顶泌汗腺构成的,是良性的皮肤结构。如果皮损稳定,是不需要立刻处理的,可以继续观察。
但是到医院去看,医生通常会建议切除,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担心皮脂腺痣并发肿瘤
皮脂腺痣像一块比较肥沃的土地,上面容易“长其他东西”,特别是附属器肿瘤。但家长别担心,一般“长东西”的概率是成年人更为多见的,18 岁以下皮脂腺痣并发肿瘤的概率为 1.7%,是很低的。
皮脂腺痣通常伴发良性的皮肤肿瘤,例如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等。
偶有会有恶性肿瘤,例如基底细胞癌等,但发生癌的比率是低于 1%的。
皮肤科医生往往会担心皮脂腺痣并发肿瘤,而进行切除。
担心影响美观
皮脂腺痣好发于头颈部,随着时间推移,皮脂腺痣会呈疣状而影响美观,部分患者不能忍受而选择切除。
因此在不少人会选择在皮脂腺痣发展为疣状增生之前切除,这样切除产生的瘢痕也相对恢复的好一些。
对于头皮的皮脂腺痣,往往不容易观察到变化(隐藏在头发里),切除也可防止观察不到的隐匿继发肿瘤改变。
如果出现以下 3 种情况,还是建议治疗:
● 影响美观;
● 生长较快;
● 皮脂腺痣上出现疙瘩、结节、破溃、或反复红肿、炎症。
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简单说就是把这块特殊的皮肤切掉,然后把周围正常皮肤缝起来。
皮脂腺痣是宝宝出生时带的一种良性皮肤问题,可以理解成是个黄色的胎记,恶变概率很低,去除方式是手术切除。稳定的皮疹可以先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就行。如果家长拿不准,可以带宝宝去皮肤科让医生看看,心里更踏实。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监制 | 刘涛
责编 | 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