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抚顺新闻网>>看点

城市骑行乱象调查:竞速、闯灯、占道,骑行运动为何变了味?

来源:抚顺发布 2025-09-07 19:38:14

案例:少年竞速殒命,警示何在?

 

清晨,河北保定容城县南拒马河畔,12人骑行小队一字排开竞速行驶,自行车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呼啸。在2024年8月11日,一名11岁少年在此路段跟团骑行时摔倒跌入对向车道,遭汽车碾轧身亡。

 

 

这段明确标注“禁止驶入”“限速15公里/小时”的道路,仍是“暴骑团”的竞速乐园。“只要不下雨,每天这个时候都能遇到大部队,”当地骑行者张明说:“最快时速能超过50公里,但只能维持10多秒。”

 

 

乱象一:城市道路成“赛道”,市民安全受威胁

 

北京南海子公园:组团闯红灯占机动车道

 

8月22日傍晚,南海子公园南门外,尽管信号灯已变红,多名骑行者仍骑着公路自行车径直闯过。由于车速快且无车铃,骑行者不断吆喝提醒行人避让。

 

 

“人行道明明是绿灯,却要躲这些闯红灯的自行车,这里老人和孩子很多,太危险了,”一位行人表示担忧。晚间7点后,组团骑行的车队直接占用机动车道,甚至有骑行者举着手机边骑边拍摄。

 

新首钢大桥:下坡飙车时速超30公里

 

作为热门打卡地,新首钢大桥上竞速现象严重。记者8月25日下午现场观察到,多名骑行者在下桥时猛蹬加速,瞬间超越电动自行车。“太快了,挺吓人,我骑车都得躲着他们,”一位电动自行车车主说。

 

颐和园周边:炫目车灯威胁行人安全

 

颐和园新建宫门外,昆明湖东路与新建宫门丁字路口处,聚集着等待过马路的行人。一些骑行者毫无礼让,快速驶过。“车把上的灯特别晃眼,我根本判断不了该往前还是往后躲,”一位游人反映。

 

乱象二:低龄儿童违规骑行,机构公然招募

 

家长放任儿童危险骑行

 

8月18日傍晚,北京广安门附近,3名小学生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间来回变道追逐,身后跟随的家长未加阻止。记者连续多日观察发现,这些低龄骑行者极少佩戴头盔,无人穿着专业骑行服。

 

复兴门地段,不少未满12周岁的儿童骑着共享单车练习骑行:有的因身高不够需站立蹬车,有的停车时需跳下车辆,有的车技生疏行车轨迹摇晃。

 

“有些家长让孩子骑高度不合适的共享单车,孩子脚尖刚够到踏板,无法有效控制车辆,”附近居民杨先生告诉记者。

 

 

骑行机构违规招募低龄学员

 

暑假期间,一些旅行社、骑行俱乐部开办“亲子骑行营”,公然招募低龄学员。

 

某机构“360°轮征青海湖”项目全程353公里,历时5天4晚。客服明确表示:“最小参与者6岁,不需要骑行经验,会骑自行车就行。”

 

另一家机构“漠满公路7天6夜中俄边境线骑行”全程820公里,主要为国道公路,招募对象为“5岁以上,会骑车的小朋友”。

 

“未满12周岁儿童上路骑行已属违法,更不用说在复杂路况中长时间骑行,”资深骑行者李先生表示,“孩子技术、反应力和耐力不足,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乱象三:自行车违规改装,安全风险加剧

 

盲目改装追求速度

 

北京南二环一家自行车店店主王永告诉记者:“客户要求换轮组,把原车20寸的轮组换成22寸的,再换个窄一点的轮胎,追求又轻又快。”

 

经调查发现,一些骑友将铝合金轮组换成碳纤维轮组、将山地车避震前叉换成碳纤维硬叉、变速器牙盘升级为更大齿轮数,目的都是让自行车更轻、骑行更快。

 

改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自行车设计、生产、出库均有安全标准,”王永警告,“如果把轮径扩大,车架五通离地间隙增大,导致重心升高,会影响骑行稳定性,高速行驶或转弯时更容易发生危险。”

 

 

乱象四:路权争议与执法困境

 

道路资源争夺激化

 

今年7月,某社交平台上,多名网友发帖称路上有人恶意抛散图钉、碎玻璃等物品,危及骑行安全。事情缘由与竞速骑行招致个别市民不满有关。

 

“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不可取,但反映了路权之争的矛盾升级,”一位市民表示。

 

执法面临法律空白

 

针对竞速骑行问题,多个交通支队表示“会以劝阻、批评和教育为主”。《道路交通安全法》对电动自行车有15公里/小时的限速规定,但对自行车没有明确限速要求。

 

“速度只是导致结果轻重的诱因,”上海荣森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昊分析,“多数事故是因为骑行者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在法律层面,对于骑行团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法律责任界定模糊,导致违法成本低,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治理之道:疏堵结合,明确责任

 

完善法规标准

 

丰台区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常卫东建议:“交管部门要完善自行车限速等方面的法规细则,让交警执法有法可依,处罚有据。”

 

建设专用骑行道路

 

目前,多地通过建设自行车专用路满足市民骑行需求。2019年5月,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连接回龙观与上地中关村软件园,全长6.5公里。这条拥有独立路权的专用路为周边市民通勤、健身、休闲提供了便捷出行选择。

 

强化安全教育与监管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表示:“骑行安全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尤为重要。需要长期投入,可以先试点,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郑翔建议:“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交通参与人发现低龄儿童违法骑行行为及时举报。同时要求骑行团组织者具备体育经营许可、专业骑行教练资质,并购买足额公众责任险。”

 

 

骑行安全须知:每一位骑行者都应恪守的准则

 

在批评乱象的同时,每一位交通参与者更应筑牢安全意识。以下安全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1、遵守交规,敬畏生命:绝不闯红灯、不逆行、不抢占机动车道。这是安全底线,也是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2、控制车速,量力而行:城市通勤及休闲骑游,时速建议控制在20-25公里以内。下坡、弯道、人流密集处务必提前减速。

 

3、佩戴护具,有备无患:必须正确佩戴合格的安全头盔。建议佩戴手套、护目镜,夜间骑行必须开启车灯并穿着反光衣物。

 

4、合理改装,安全第一:切勿为追求速度而进行影响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改装(如更换不匹配的轮组、刹车系统)。改装需寻求专业人士。

 

5、文明骑行,预留空间:超越行人或其他车辆时,提前鸣铃或示意,并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不并排骑行,不嬉戏打闹。

 

6、专注骑行,拒绝分心:骑行过程中不佩戴耳机听音乐,不查看、操作手机,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7、儿童骑行,监护尽责:严格遵循“年满12周岁方可上路骑行”的规定。家长应选择公园、绿道等封闭安全环境陪同练习,并确保孩子佩戴护具。

 

 

骑行本无错,安全需先行

 

骑行作为绿色出行方式,本应受到鼓励。但当骑行发展为追逐竞速、忽视安全、违反交规的“暴骑”时,就背离了初衷。

 

健康、文明是骑行文化的核心。锻炼身体不是危险骑行的理由,更不是“逞快”的借口。任何爱好发展到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时,就必须亮起红灯。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与政府多方协同,才能为所有道路使用者营造安全有序的环境,让骑行这项有益身心的运动真正为健康生活服务。

 

来源:北京时间 中国普法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新华网


监制 | 刘涛

责编 | 于小一

编辑 | 张媛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