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野泳:从电梯里的 “反转” 看如何守护孩子安全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有人会选择去水边清凉一下。但你知道吗?那些看似平静的野外水域,其实暗藏着诸多危险。尤其是对于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判断能力都较为薄弱的未成年人来说,更是潜藏着巨大的危险。
新闻链接
电梯里的 “防溺小课堂”:一场及时的安全教育
近日,湖北黄石某小区电梯内,三个装备齐全准备去游泳的“小孩哥”,与巡查的民警不期而遇。民警用口号接龙的方式,瞬间将电梯变成防溺水小课堂。“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在民警的引导下,孩子们乖乖放弃游泳计划,转身回家。这场充满智慧的互动,不仅化解了潜在危险,更让我们看到:趣味引导比强硬说教更有效。
暑期野泳隐患多:这些 “陷阱” 要警惕
随着气温升高,野泳成了孩子暑期安全的“隐形杀手”。无家长陪同、结伴私自下水、对水域环境不熟悉等情况,都可能引发意外。据统计,每年暑期都是儿童溺水事故高发期,野外水域的暗流、淤泥、水温差等,对孩子而言都是致命威胁。电梯里的 “小孩哥” 们虽被及时劝阻,但仍有不少孩子正偷偷奔赴野泳“战场”,防溺教育刻不容缓。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第一监护人”
暑期是儿童青少年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务必提高警惕,注意以下几点:
水况复杂:游泳者可能遭遇暗流、漩涡、水草等,易发生意外。
水质不稳:野外水域的水未经消毒,水质差、细菌多,与皮肤黏膜或伤口接触,易导致病毒、寄生虫入侵。
水温不定:水面与水下温差大,肌肉受冷水刺激易抽筋,进而增加呛水甚至溺亡风险。
人员稀少:野外水域通常人员稀少,一旦发生意外,难以及时求救或被救,隐患极大。
网友点赞的启示:防溺宣传要 “接地气”
“这样的教育立竿见影!” 网友对民警的做法纷纷点赞。这提醒我们,防溺宣传不能停留在生硬的标语口号上,要走进孩子的世界。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喜欢的方式,让 “不准私自下水” 的意识深植于心,才能真正守住暑期安全线。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行动,用智慧和耐心为孩子筑起防溺 “保护墙”,让每一个 “小孩哥”“小孩姐” 都能平安度夏!
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
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七不两会”: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呼救或拨打110、120,切勿盲目下水。
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监管,家长务必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避免孩子私自前往危险水域。
暑期虽已过半
安全意识不能减半
未成年人
对溺水风险识别和判断力有限
在暑假期间要加强
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让孩子们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十堰消防 光明网
监制 | 刘涛
责编 | 张媛淼
编辑 | 张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