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研学进行时丨市实验小学:古城墙下的“成长礼”
来源:抚顺发布
2025-06-22 16:23:46
日前,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的400余名师生来到新宾赫图阿拉城,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研学之旅。这座承载满族文化的古城,成为孩子们小学生涯的“最后一课”课堂。
非遗传承:让城市基因活态延续
在旗袍博物馆,孩子们触摸的不只是一件服饰,而是破解“服饰文化与抚顺文化”链接的密码;罕王井边舀起的一瓢清水,映照出先民“逐水而居”的生存智慧,更让“家乡水养家乡人”的认同感悄然生根。当满族福饼的花纹在稚嫩指间成型,非遗技艺不再是陈列馆的标本,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活态教材”。
抚顺研学 用城市记忆塑造文化自信
跨学科实践:古城墙下的科学启蒙
汗宫广场上腾空的水火箭,将物理定律与满族先民的弓箭智慧形成时空对话;静电实验中的电流穿过紧握的双手,恰如科学精神在集体协作中的传递。研学团队创造性利用赫图阿拉城的建筑格局,使青砖甬道成为天然测量工具,飞檐斗拱化作力学教具——抚顺的历史场域,就这样被转化为激发理性思维的“露天实验室”。
古城变“实验室” 物理实验对话满族智慧
情感教育:土地滋养的成长哲学
当《送你一朵小红花》的歌声在古城墙下回荡,告别已超越师生情谊,升华为对抚顺土地的集体感恩。数百只纸飞机载着梦想掠过罕王井上空时,孩子们完成的是从“历史见证者”到“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蜕变。
研学教育的抚顺范本
以文塑魂:将赫图阿拉城作为“露天历史教室”,使地域文化成为德育载体。
以创促学:通过非遗手作、科学实验等沉浸式体验,实现“情感-认知-实践”三维成长。
以城育人:让抚顺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口古井都成为讲述城市故事的教具。
最好的教育
是让脚下的土地成为成长的养分
未来,抚顺将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深厚的文化底气。
监制 | 刘涛
责编 | 张倍博
编辑 | 林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