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研学进行时丨市实验小学:“研”在田园 “学”向未来
近日,市实验小学师生走进一竹田园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急救技能、非遗传承、心理成长等项目,让孩子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帮助他人的行动自觉,让雷锋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打开“百万学子游抚顺”的精彩副本。
急救课堂:蓝天下的生命守护养成记
“按压深度要达到5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抚顺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化身生命教育导师,手把手指导学生们实操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支由志愿者组成的救援队伍,用专业技能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
“学会这些急救知识,感觉自己也能保护身边人了!”五年五班的张梓洋在实操后兴奋地说。通过模拟演练,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应急技能,更深刻体会到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蓝天救援队队长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青少年应急救护培训,让安全意识和助人精神伴随孩子们成长。
非遗传承:一团彩面捏出千年匠心
“看!我的太空人,我还捏了一面旗!”五年七班鲍薪臣捧着自己的面塑作品,满脸自豪。在抚顺市级面塑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孩子们将普通的面团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太空人”。从讲解面塑起源到示范蛇形纹理的雕刻,老师用“非遗+创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读懂“工匠精神”,这既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对雷锋精神中“精益求精”的诠释。
“原来面塑里的每个花纹都有故事!”三年七班李凯文捧着自己的作品感慨,“捏面人要特别专注,就像雷锋叔叔做事一样认真。”当传统面塑遇上“太空主题”,古老技艺在童心创意中焕发新生。
非遗传承:红纸翻飞间的民族密码
“对折后从这里下剪,就能剪出雪花。”满族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刘亮手持彩纸,向孩子们展示折剪、掏剪等技法。红纸翻飞间,一幅幅生动的图案跃然纸上。“我剪出雪花图案了!”三年七班李添翼兴奋地展示作品。非遗课堂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让他们体会到雷锋精神中“精益求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内核。
心理成长:用绘画探索内心力量
“伞的颜色代表你应对压力的能量。”心理老师金霞通过“雨中人”绘画测验,引导孩子们认识情绪、学会自我调节。
这堂心理课让孩子们明白,面对压力时,可以像雷锋那样保持乐观,用积极心态迎接挑战。
行走的课堂:让雷锋精神照进现实
把急救技能用在生活中,把非遗手艺传给小伙伴,把抗压勇气带给身边人——这就是研学的意义。此次研学活动,将劳动教育与文化体验相结合,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孩子们更深入的感悟雷锋精神,在实践中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真谛,相信通过此次研学活动,该校全体师生一定会自觉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无私奉献,心怀家国,争做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带着知识、技能和感悟离开,但雷锋精神已在心中扎根。未来,我市将继续开展“启智润心 广电研学”系列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行走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成为新时代有温度、有担当的好少年!(记者:青南 李峰)
监制 | 刘涛
责编 | 于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