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雷锋+N”研学品牌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这个夏天,抚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特殊的访客。7月11日上午,来自新疆14个地州市的“新时代好少年”学生代表在雷锋墓前献上鲜花;与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生们正在雷锋纪念馆分享一周以来的实践心得。这一幕幕场景,正是我市组织开展“重走雷锋路 青春报国行”主题研学活动的生动写照。
创新载体:打造“雷锋N+”研学品牌
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6月以来,创新推出“百万学子游抚顺”研学活动,系统打造“雷锋+N”特色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该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雷锋主题+基层治理”“雷锋主题+工业文化”“雷锋主题+乡村振兴”等多样化研学路线,吸引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省内外高校500多名师生参与。
“我们不仅要讲述雷锋故事,更要让年轻一代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深度体验:从历史到现实的“锋”火相传
上海交通大学“锋”火相传党建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深度体验雷锋精神。在雷锋纪念馆,同学们透过历史文物与照片,与雷锋展开“心灵对话”;在雷锋社区,他们见证了老旧小区在雷锋精神指引下蜕变为示范社区的历程;与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的交流,更让同学们感受到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力量。
“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上海交大行政管理学院的岳侍芳同学表示,“我们将把雷锋精神带回校园,转化为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动力。”
城市底蕴:工业文明与雷锋精神的交融
我市在研学活动中特别注重展现雷锋精神与城市工业文明的交融。复旦大学学子们在研学中发现,抚顺既有工业硬核的铿锵,又有奉献情怀的柔软。在抚顺铝厂车间、石化工业博物馆、西露天矿等地,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一代代产业工人的奉献与坚守。
“这座用汗水和热情浇筑的工人之城,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工业化的奇迹。”复旦大学郭骁尧同学感叹道。而面对正在进行生态修复的西露天矿,牟君谦同学则看到了“百年矿坑的绿色蝶变”。
时代价值:为青年成长注入精神动力
我市的创新实践表明,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打造“雷锋+N”研学品牌,抚顺不仅为全国各地学子提供了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我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研学活动内涵,让更多青年在行走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从雷锋纪念馆到工业遗址,从社区基层到乡村田野,抚顺正通过一条条精心设计的研学路线,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更多青年心中生根发芽。这种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有益探索。(记者:李允)
监制 | 刘涛
责编 | 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