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抚顺新闻网>>社会新闻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莫忘,杜绝“疲劳驾驶”!

来源:抚顺发布 2025-10-29 12:28:24

秋意渐浓,随之而来的便是绵绵不断的"秋乏"。各位驾驶员注意了,一旦睡眠不足或长时间驾车,便极易出现打瞌睡的情况,这就是疲劳驾驶。疲劳驾驶会降低驾驶人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会出现车在继续行驶,驾驶人大脑却处于“待机模式”或双眼处于“关机模式”,这种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真实案例 

 

案例一:一声咳嗽,一场车祸!

 

点击观看视频

 

2025年10月27日,安徽阜阳上演惊险一幕:驾驶人高某带病驾车,因感冒引发连续剧烈咳嗽,瞬间眼前发黑、身体抖动,双手失控打偏方向,右脚还误踩油门。车辆径直冲向公交站台,撞歪栏杆、撞破广告牌后冲进非机动车道,又撞上路边白色小车,万幸无人员伤亡,但高某需负全责。

 

案例二:因司机“打瞌睡了,睡着了”引发的交通事故

 

点击观看视频

 

2025年2月19日,在河南内乡县发生一起事故。 当日14:46分许,马某驾车行至夏馆镇某村路段时,因困意发作睡着,撞上沿道路右侧路边行走的一名行人以及路侧停放的小车,致行人死亡,两车受损。

 

马某的行车记录仪录画面显示,在即将撞上行人的瞬间,马某在同车人的惊叫下才清醒过来,但他已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避免悲剧发生……

 

最终,马某因疲劳驾驶导致事故负全部责任,并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事立案。

 

 避险第一招:稳住“驾驶状态”,杜绝危险源头 

 

1.别让“小病”酿成大祸!带病开车=拿生命赌运气

 

 

秋冬是感冒、咳嗽高发季,身体不适时驾车,突发状况可能让人措手不及。更危险的是,部分感冒药、止咳药含抗组胺成分,服用后会让人犯困、反应迟钝,风险堪比酒驾。

 

应对办法:

 

生病期间尽量避免驾车,若必须出行,先咨询医生药物是否影响驾驶;行车中突发不适,立即开启双闪,寻找最近出口停车休息,切勿硬撑;车内常备应急包,备好感冒药、止咳药、温水等,应对突发状况!

 

2.对抗“秋乏”有妙招,疲劳驾驶要不得

 

秋冬季节人体本就容易犯困,尤其是凌晨5至8点、午后1至3点,更是“危险时段”。据数据统计,秋冬季节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占比同比上升15%。

 

实用技巧:

 

长途驾驶遵循“2小时休息制”,每开车2小时,到服务区休息15-20分钟;犯困时可开窗通风、嚼薄荷糖,或饮用淡茶水提神,避免依赖咖啡;同行乘客主动提醒驾驶人,发现其打哈欠、揉眼睛等犯困迹象,及时督促休息。

 

 避险第二招:搞定“车与天气”,筑牢安全防线 

 

1. 秋冬天气多变,行车要“看天行事”

 

 

秋冬雾天、霜冻天频繁,能见度低、路面湿滑,给行车带来极大挑战。

 

天气应对指南:

 

雾天行车开启雾灯和示廓灯,禁用远光灯(远光会被雾气反射,影响视线)。

 

遇到霜冻天气,提前用温水擦拭车窗,避免玻璃结冰影响观察。

 

雨天或路面湿滑时,减速慢行,与前车保持平时2倍车距,避免急刹。

 

2. 车辆 “换季保养”,别等出问题才重视

 

 

秋冬气温下降,车辆容易出现电瓶亏电、轮胎胎压异常等问题。忽视车辆检查,在行车中有“隐患”。

 

车辆检查清单:

 

检查防冻液,确保符合当地最低气温要求,防止水箱结冰。

 

查看轮胎磨损情况,胎压调整至合适范围,冰雪天可备防滑链。

 

测试刹车系统,确保刹车灵敏,应对秋冬复杂路况。

 

 交警提醒 

 

驾驶人长时间连续驾车极易造成疲劳驾驶
开车累了困了 别硬撑
就近寻找休息区或停车位休整
如果勉强驾驶车辆
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无论何时都要记住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来源:新源公安微信公众号  抚州市公安局东乡分局安微信公众号  济南交警服务号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众号


监制 | 刘涛
责编 | 张媛淼
编辑 | 张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