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校长沿140米滑索空降操场 给两千师生上了一堂“硬核”勇气课

校长张勳诚(左)和学生在高空独木桥上展示“团结合作”的力量

学校建有14米高的攀岩墙供师生体验
“这不会是AI视频吧?”10月26日,江苏常熟康桥学校五周年校庆上,68岁的校区校长张勳诚沿着140米滑索“从天而降”,掠过操场中央,稳稳落地。这一幕引发全场惊呼,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后迅速传播,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累计点赞超百万,评论区里网友笑称:“这位校长是个‘显眼包’吧!”
其实,这一“飞”,是张勳诚精心设计的一堂课——他想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全校师生上一堂最生动的“勇气课”。
10月31日,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常熟康桥学校,见到了这位“飞来的校长”。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张勳诚笑着说:“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我的初衷很简单,只是想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平时的‘探索’课程就是这样在进行的。”
回忆校庆当天的场景,张勳诚说,那天学校操场上汇聚了近2000名师生和家长。阳光正好,孩子们仰头望着操场上方,家长们纷纷举起手机。当张勳诚身着防护装备、在四楼平台扣好安全锁后,几乎没有犹豫,便纵身滑出。人群瞬间爆发出尖叫与掌声。有人笑、有人喊,有孩子激动得跳了起来——这幕“校长飞行”,成为当日最燃的瞬间,也成为随后刷屏网络的视频主角。
“我有个教育理念,有些东西光靠老师讲是没用的,必须让孩子亲身去体验。”张勳诚介绍,这次“飞行”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学校探索课程的一部分。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加入了大量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面对恐惧、挑战自我。张勳诚说,“老师总说要有勇气、不要害怕失败、要迈出第一步,可什么才是‘第一步’?探索课程就是让孩子们在行动里找到答案。”
张勳诚笑着举例,“你总有跌倒的时候。小时候学骑车、学游泳,都是从摔倒、呛水开始的。小时候被老师骂、长大被领导批评——那又怎样?难道就不继续了吗?如果我们能学会在这些挫折里爬起来,那就是成长。”
如今的康桥校园,探索课程早已成为常态。学生们穿好护具,在专业教师的保护下体验大溜索、攀岩墙、高空独木桥等项目,从“腿抖”到“勇敢”,在一次次挑战中完成心理成长。这些场景,也正是张勳诚希望家长通过校庆活动亲眼看到的课堂样子。
“你以为我第一次体验的时候不害怕吗?”张勳诚笑着说。那是1996年,他在台北的一所学校担任校长,第一次接触高空滑索项目,要从18米高的木台跳向前方的平台。“我站在上面整整抖了半个小时,脑子里各种想法都有——会不会摔?会不会出错?”
面对台下的师生,他没有回避、也无法回避那种恐惧,最终完成了跳跃。“那一跃之后,每当我再次体验高空滑索项目,我都非常释然,说跳就跳,再也不害怕了。”也是那次经历成为他此后二十多年坚持体验式教育的起点。
六年级(1)班的周子翔还记得那天的场景——校长从天而降的那一刻,全场先安静了一秒,然后爆发出尖叫。“太震惊了,没想到他真的敢滑下来。”他说。在初一(2)班的徐欣瑶眼里,校长不只是“勇敢”,更是一个“有趣的大人”。她觉得校长总是笑盈盈的,每次见面都会主动和学生打招呼,“不像别的校长那样严肃”。六年级(2)班的王妍浠回忆自己第一次玩高空独木桥时,“腿抖得厉害”,但在下面同学和老师的加油声里还是一步步走完,“第二次就一点也不怕了”。
孩子们的勇气,也感染了家长。王妍浠笑着说,她的爸爸看完视频后第一句话就是“我也想去体验一下”。周子翔的爸爸则更干脆:“要是我现在还上学,一定天天来玩,跟校长一起。”
在这些轻松的笑声背后,“勇敢”这件事正变得可以被传递——从校长,到孩子,再到家长。
在热度之外,安全是张勳诚反复强调的底线。学校所有高空项目均由持证教师操作,班主任全程在场,每一项活动前都要检查装备、讲解风险、进行热身。张勳诚说:“孩子们必须百分之百安全,99.9%都不行。”
校长张勳诚的那一跃,不只点燃了现场,也让“勇气课”有了最直观的注解。那天之后,许多学生说想再体验一次,有家长提出报名体验。(记者:张添翼 赵旭)
监制 | 刘涛
责编 | 张媛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