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价格战”白热化!平台厮杀背后,商家、骑手和用户谁是赢家?
今夏,外卖平台掀起的“补贴大战”堪称年度商业奇观,从“0 元奶茶”到“满30减25”,从骑手日收入翻倍到商家“赔本赚吆喝”,这场由买外平台引起的硝烟能否重塑人们线上线下的饮食消费习惯。然而,当百亿补贴如潮水般涌来时,谁在狂欢?谁在买单?又有谁在暗流中挣扎?
新闻链接:商家“被内卷” 薄利难以为继
案例一:安徽合肥某甜品店
外卖大战中,奶茶咖啡是主战场。在安徽合肥某商场内的一家甜品店,过去一个月在京东平台销售超400单,7月该平台营业额11207元,实际营收仅6082元。店长称,甜品成本加包装约占45%,当月需5043元,实际收益仅1039元。如果算上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7月份外卖订单的收入处于亏本状态。参与补贴,利润被大幅压缩;不参与补贴,订单量则会被参与活动的商家分流。
无独有偶,同样处于退两难的不止一家店铺。经营粤菜馆的叶瑶,她的店铺主打广式烧腊,兼营堂食与外卖。上午还没到饭点,店铺便有不少美团订单,但她却很无奈。她以一笔订单举例:招牌四宝饭售价27元,加1元打包费共28元,减去商家补贴5元、平台佣金1.47元、配送费5.92元后,预计收入15.61元,再扣去50%食材成本,“看似有2.11元的利润”。
之所以在利润后面加上“看似”两字,叶瑶解释,以6月份为例,店铺接到的美团外卖订单4158单,总营业额162215.8元,减去各项费用后收入102433.93元。店铺200平方米、11名员工,月固定支出9万元,分摊到外卖约3.4万元,食材成本按50%计算,为78774.4元,最终6月线上真实利润为-10340.47元,属于“赔本赚吆喝”。
案例二:湖南长沙快餐店 “言西早”
以一张美团账单为例,一份20元的口味鸡丝面,顾客到店堂食时,商家能实际收取20元。但是顾客通过外卖平台下单时,商家要承担对顾客活动补贴6.6元,平台佣金1.04元以及配送服务费2.45元,预计收入10.9元,约为商品原价的一半。
据长沙快餐店老板谭聪讲述,向他们家规模的店面,做堂食的毛利基本上就是58%左右,还有人工、房租和水电费,一算下来就没利润了。但是平台又必须要做,因为这个平台做起来之后,可以增加店曝光率。
商家需要外卖平台增加曝光,让更多消费者知道,但是平台高额的补贴却让很多商家陷入了“为单忙活”的困境。
骑手快跑:订单暴涨背后的安全与收入博弈
“补贴大战”也推高骑手工作量。美团数据显示,骑手日单量增长33%,部分骑手日收入超500元。但这背后是配送压力剧增。合肥某骑手单日配送80单,因超时被扣款3次。同时,也有部分骑手为赶时间,闯红灯,导致交通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
从骑手角度而言,订单暴涨、商家出餐变慢,配送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同步加剧。而商家迫于经营压力,放弃品牌建设,转而聚焦低价策略,则会致使市场同质化加剧。
用户薅羊毛一时爽,长期低价依赖症谁买单?
短期狂欢:消费者确实尝到了甜头。南京某公司白领小张每周靠“0 元奶茶券”省下50元。长持以往,她也发现,部分商家为可能为压缩成本,将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换成廉价替代品,口感明显下降。
长期隐患: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袁亮指出,长期补贴会扭曲消费者价格认知。提高补贴塑造的“低价依赖症”会使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当平台减少优惠时,用户可能因价格回升而流失,商家则陷入“涨价与不涨之间的两难困境”。
平台再被约谈!一图梳理“外卖大战”时间线
自2025年初起,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等平台相继砸下近千亿补贴,推出“0元购奶茶”、“满18减18元”等极端促销。表面看,消费者以“白菜价”享受美食,平台订单量屡破纪录。据数据显示,美团某日单日订单量最高达1.5亿单,淘宝闪购日活用户激增15%。但这背后是平台的“流量焦虑”,即时零售成为存量竞争时代的新战场,平台试图通过补贴抢占用户心智,甚至将原本用于广告的预算直接转化为用户补贴。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外卖大战”降温 共赢是解法
有人说,是平台赢了。的确,平台获取佣金8409.81元。有人说,外卖骑手赢了,该店的配送服务费为20919.86元。有人说,是消费者赢了,吃到了便宜的饭菜。但是,这种赢只是表面上的。如果餐厅经营难以为继,亏本经营。最后的结果不难预料:关门关店,工作人员失业,老板投资打了水漂。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让每个环节都有钱赚,都有饭吃,市场才会有活力。而且,消费者的饭菜才有质量保障,骑手才能拿到稳定且有保障的收入。
当前网络平台已彻底改变了原来餐饮行业经营发展的格局。对餐饮企业来说,如果不参与平台的活动,排名可能下滑,竞争力降低,订单量减少。如果参与,又面临着白忙活一场的结局。这是一种两难选择。更别说,由此带来的浪费粮食、饭菜质量难以保证的后果。
所以,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有关部门出面,来制止平台间的恶性竞争,就是说要停止“内卷”的消耗。
外卖平台“价格战”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互联网商业的野蛮生长与理性回归。当百亿补贴的泡沫逐渐消散,真正的赢家不该是游戏的操盘者,而是那些能在变局中坚守品质、创新服务的商家,以及最终获得可持续价值的消费者。毕竟,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从来不是靠 “低价倾销” 堆出来的,而是靠 “价值共生” 长出来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极目新闻 消费日报 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济南都市频道微信公众号
监制 | 刘涛
责编 | 洪洋
编辑 | 张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