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抚顺新闻网>>教育新闻

开学季 “手腕上的争论”:电话手表该进校园吗?深圳市教育局这样破局

来源:抚顺发布 2025-09-02 15:29:43

开学季,有关“学生电话手表该不该进校园”这一话题又冲上热搜。一边是家长们 "没它不放心" 的安全焦虑,一边是老师们 "课堂成游乐场" 的管理难题。这个戴在孩子手腕上的小设备,究竟是守护天使还是麻烦制造者?

 

 

 新闻链接 

 

近日,有网友在广东省深圳市人民网留言板块建言,反映电话手表可能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其建言禁止深圳市中小学生带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进入校园。

 

深圳教育局这样破局

 

对此,龙华区教育局回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明确,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教育部也对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统一保管”作出规定,这些要求的核心是既保障学生学习秩序,也兼顾合理联系需求。电话手表虽与手机功能有差异,但部分产品具备娱乐、社交等功能,可能出现分散注意力、影响视力等问题,与相关规定中“规范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园”的精神相符。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回应称,目前,深圳市未出台全面禁止电话手表进校园的统一规定,但始终倡导学校按“分类管理、疏堵结合”原则落实相关要求。对仅具备基础通话、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学校可结合实际明确携带规范,如进校后交由老师统一保管,禁止课堂使用;对含游戏、视频等娱乐功能的产品,可参照手机管理要求,限制带入校园。不少学校已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开通班主任热线等方式,解决学生与家长的联系需求。

 

 禁止电话手表进校园?学生家长看法不一。 

 

有家长认为,应该像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一样,禁止电话手表进校园,因为电话手表基本上已经和智能手机的功能差不多。

 

也有家长认为,给孩子佩戴电话手表,是为了联系孩子,保障安全,禁止电话手表进校园,是因噎废食。

 

 

其实,家长的忧心,可以理解。一块“手机化”的电话手表,从视频通话到社交娱乐,多种功能傍身,可下载的App多达数十款,的确容易令孩子沉迷其中,甚至成为部分学生攀比炫耀的“新道具”。

 

但我们不能忽视,电话手表也在许多场景中扮演着“安全守护者”的角色。比如,实时定位、紧急呼叫、即时联络等等。其实,管理和引导比“一禁了之”更加契合家长的普遍期待。完全“一禁了之”,看似干脆,实则可能切断了亲子之间必要的安全连接。

 

 电话手表进校园,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 

 

应因功能而异,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倡导的“分类管理、疏堵结合”原则,是实事求是和负责任的做法。

 

1、对于具备各种社交、娱乐、游戏功能的电话手表,要参照管理智能手机的方式进行管理。

 

2、对于只有定位、电话功能的电话手表,则可以让学生带进校园。

 

 

这样一来既防止智能电子产品,分散学生学习精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又满足家长联系学生的基本需求。

 

采取这种管理办法,也可促使电话手表生产商摆脱过度逐利思维,避免电话手表过度智能化、娱乐化,从而回归到电话手表的基础功能。

 

 让手表回归 "安全工具" 初心 

 

这个开学季,与其争论 "该不该带",不如探讨 "如何用好"。电话手表终究只是一件工具。

 

电话手表的争议本质上是技术与教育的碰撞。当我们剥离那些花哨的社交、游戏功能,它依然是连接家校的可靠桥梁。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家校协同,既能保留其安全价值,又能守护课堂秩序。毕竟,让科技回归工具本质,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来源:大象新闻  南方日报  九派新闻  新京报  澎湃新闻


监制 | 刘涛
责编 | 刘冬
编辑 | 张倍博